2014年5月23日 星期五

李嘉誠 華人首富,亞洲投資界超人 投資名言:



李嘉誠
華人首富,亞洲投資界超人
投資名言:決定房地產價值的因素,第一是地段,第二是地段,第三還是地段。
1958年,李嘉誠開始投資地產市場。他獨到的眼光和精明的開發策略使長江很快成為香港的一大地產發展和投資實業公司。當長江實業 1972年上市時,其股票被超額認購65倍。1979年和1984年,長江先後購入老牌英資商行和記黃埔香港電燈公司的控制性股權,李嘉誠 所管理的企業於1994年除稅後贏利達28億美元。2008年,縱橫房地產40年之久的李嘉誠,以320億美元(約合2496億港元)的身價穩居華人首富 的位置。
叱吒香江,縱橫海外,連續多年穩居全球華人首富寶座的李嘉誠,他的名字已是成功奇跡的代名詞。在他統領的這個遍及各行各業、資產逾萬億的跨國商業帝國中,房地產業務是其主要利潤來源之一。
作為香港地產巨頭,李嘉誠是如何把握房地產市道良機的呢?最為著名的當屬其關於決定地產投資最重要的考量因素的論斷。李嘉誠說:決定房地產價值的因素,第一是地段,第二是地段,第三還是地段。這句話道出了房子的真諦,一直以來也被房地產業界奉為金科玉律。
慧眼獨具成就地產王國
在陳美華等人撰寫的《李嘉誠全傳》中記載,靠生產塑膠花起家的李嘉誠在他30歲那年,因為廠房的房東大幅提高租金,開始下決心自建物業。1958 年,他在繁盛的工業區——北角購地興建一座12層的工業大廈,大廈落成後香港物業價格隨即大升。李嘉誠發覺房地產大有可為,於是開始部署把資金投放到地產 市場。
19716月,李嘉誠成立長江置業有限公司,集中物力、財力、精力發展房地產業,他的目標是超越號稱香港地產業王置地。李嘉誠認為 置地的基地在中區,中區的物業已發展到極限,可謂寸土尺金,而當時長江因為資金儲備不夠所以還不敢到中區去拓展,但卻可以去發展前景大、地價較低的市區邊 緣和新興市鎮去拓展。
在涉足地產20個春秋後,李嘉誠覺得是到了改變形象、進軍港島中區的時候。1977年,他參與了地鐵遮打站、金鐘站上蓋興建權的競投。中環站是香港 地鐵首段的終點,位於全港最繁華的銀行區;金鐘站是穿過海底隧道的首站,又是港島東支線的中轉站,附近有香港政府合署、最高法院、員警總部、文物館等著名 建築,與中環銀行區近在咫尺。此次長實中標被稱為長江實業發展史上的里程碑1978年,李嘉誠的事業再攀高峰,與滙豐銀行聯手合作,重建了位於中區 黃金地段的華人行。1980年,李嘉誠當上了和黃董事會主席,坐上了香港華資地產龍頭的位置。
如今,無論是在香港還是北京,上海以及南京,這位著名的華人地產投資家仍在踐行著他的地段論,並不斷演繹著其地產投資的新成功。
好地段的房子更抗跌
位於市中心的老房子即使非常破舊,依然可以賣個好價錢,甚至比郊區別墅的均價還要高,地段對於樓盤的價值支撐顯而易見,是樓市硬通貨必備的要素之一。而從不同時間段來看,佔據地段優勢的樓盤也常常在樓市調整期下降幅度較小、而樓市復蘇時則能更快恢復元氣。
香港中原集團副主席黎明楷曾透露,亞洲金融危機期間香港樓市大幅度下跌,1997年到2003年下跌了60%左右,而太古城中心則只下跌了50%左右,跌幅較小的太古城中心的房屋無疑具有很好的抗跌性。
2008年樓市遭遇十年來最嚴峻的考驗,深圳樓市首當其衝,但人們也驚奇地發現,華僑城的波托菲諾、紅樹灣的紅樹西岸等位於城市核心地帶、佔據城市地利和成熟配套,同時擁有較為稀缺的自然環境的地產項目,在抗跌性上明顯優於其他項目。
南京樓市也不例外
南京新景祥副總經理何曄表示:城市價值中,市中心仍在第一位,這裡的投資前景仍然廣闊。事實也證明,即使在2008年樓市整體陷入低迷之際,金 鼎灣、凱潤金城、觀城等一些城市中心樓盤卻能不受大局勢的影響、逆市熱銷,除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配套完善、有獨特歷史或人文資源等優勢外,也與城市中 心的供應稀少也有關係。
今年初來自網尚機構的統計,2009年南京商品住宅上市量為451.59萬㎡,其中城中的上市量比較稀缺,中心位置的更是鳳毛麟角。因此在今年樓市走出低谷後,新街口也迅速成為房價上反彈最快和最大的區域,且有超過歷史高點沖上25000/平方米的跡象。
當然,對於地段,我們也應該用動態的眼光來看待。根據《南京市城市總體規劃成果草案》,未來南京將呈現一主城三副城八新城的發展格局。麒麟山莊 常務副總厲心表示,城市規劃中傾斜和開發的熱點區域今後也將成為房地產開發的熱點。而隨著片區交通、教育、醫療等配套的不斷完善,這些熱點區域也可能成為 核心的好地段。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